仰臥撐首發(fā)澎湃新聞稿件
貝林厄姆與凱恩慶祝勝利。
上屆冠軍已經(jīng)出局了,上屆亞軍還會遠嗎?
1/8決賽第二比賽日,英格蘭隊上演了隊史最狂野的一回極限自救,比賽時針已經(jīng)定格在94分鐘,他們?nèi)砸?比1落后,宛若一個被擊倒的拳手,正等著裁判數(shù)到十。
但就在短短2分鐘內(nèi),三獅軍團完成了本屆歐洲杯迄今最神奇的淘汰賽劇本。在貝林厄姆倒掛金鉤絕平后,凱恩泰山壓頂?shù)念^槌,讓已經(jīng)體能耗盡的斯洛伐克被極限反殺。這個繚亂的雨夜,三獅軍團欠全國球迷一瓶速效救心丸。
開賽迄今剪不斷理還亂的“九子奪嫡”,總算階段性拉開差距,但“皇子”們的命運悄然發(fā)生改變時,仍然在香臭之間往復游走的索斯蓋特,審判或許只是延后了一場而已。
奪嫡之戰(zhàn),“貝皇”搶回桿位
如果沒有那記神來之筆的倒鉤破門,貝林厄姆要面對的,或許是出道至今最猛烈的一次網(wǎng)暴。
比賽前94分鐘,三獅軍10號的表現(xiàn),與小組賽后兩場別無二致。仍然是隊友傳丟后攤手大惑不解,仍然用不擅長的帶球突破面對斯洛伐克的多人合圍,仍然和凱恩在接球位置上不斷撞車。
而“太子爺”持續(xù)的
然而,貝林厄姆的閱歷,最終挽救了自己和全隊。本場為三獅軍團破門的兩名球員,都來自海外,他倆甚至包辦了三獅軍團迄今的全部進球。但和豪門一年級生凱恩不同,壓根沒有英超經(jīng)歷,頂級聯(lián)賽經(jīng)驗全部來自德甲和西甲的貝林厄姆,對大陸化球隊更加熟悉。
這也就不難理解,比起仍在堅持自己踢法、但始終和全隊南轅北轍的福登,貝林厄姆是更早、也更主動尋求改變的那一個。比賽最后時刻,他持續(xù)站在禁區(qū),和凱恩分居前后兩點,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一把撞城錘。
盡管全場都遭受著對方激烈的身體對抗和犯規(guī),但在改變球隊命運的時刻,“貝皇”使出的,卻是熱血體育漫畫里才有的橋段,讓杜布拉夫卡猝不及防的倒鉤射門,幾乎是英格蘭中場人生中首次在大賽中采取這一方式。
過去一年間,貝林厄姆在皇馬展示過暴力遠射、高空轟炸和精妙搶點,而今,他補齊了自己高光集錦的最后一個章節(jié)。三獅軍團首次射正,便是一記誠意滿滿的世界波。
而對于貝林厄姆而言,這個進球不但為國家隊續(xù)命,也讓今年金球獎之爭繼續(xù)維持懸念。就在之前一天,巴西隊在美洲杯痛打巴拉圭,梅開二度的維尼修斯,先于隊友打出了一場MVP級演出,如今,兩人的國家隊發(fā)揮,仍是不分伯仲。
當然,本場睡獅猛醒的“皇子”,絕不止貝林厄姆一人。全場都在查漏補缺、無限回防的賴斯,為球隊熬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;替補登場的帕爾默,幾乎每次持球都能制造威脅;甚至連迎來國家隊生涯首次淘汰賽首發(fā)的梅努,都表現(xiàn)得像個身經(jīng)百戰(zhàn)的老將。
但有“皇子”得寵,就有人被打入冷宮——英格蘭隊2個進球,都發(fā)生在福登下場之后,曼城“太子”本場丟失球權(quán)和傳球失誤,仍在不斷突破新高;而阿諾德在球隊多次變陣的情況下,1秒出場也沒撈到,從首戰(zhàn)時的主力,到如今基本絕緣比賽名單,落差不可謂不大。
但無論如何,三獅軍團還活著,還在繼續(xù)向前,個人得失在國家隊命運面前,顯然都只能暫時擱置。
贏歸贏,劇本有必要這么寫嗎?
加時淘汰彈盡糧絕的斯洛伐克,英格蘭連續(xù)4場歐洲杯在先失球的情況下成為贏家,“命硬”程度僅次于法國。但本場在“無能”和“有能”,在功臣和罪人之間反復橫跳的索斯蓋特,愈發(fā)讓人看不懂。
盡管手握著24強中最昂貴的26人,但索斯蓋特換人的遲鈍,還是讓人心焦。比賽來到第66分鐘,他才啟用了自己并不欣賞的帕爾默,但那不過是源于特里皮爾因傷無法堅持。到第84分鐘,他才記得替補席上有盤帶好手埃澤。
而當高中鋒托尼上場時,距離傷停補時只剩下最后3分鐘,這也就意味著,一旦三獅軍被淘汰,這3分鐘,就是前者在歐洲杯上的全部出場。
但“玄學”就在于,球迷和名宿無法用任何足球場上的邏輯,解釋三獅軍的“超自然力”。尤其是絕殺進球,是英格蘭隊3位替補的一次協(xié)同接力,帕爾默外圍轉(zhuǎn)移找到埃澤,后者不著邊際的射門打中對方后衛(wèi)反彈,禁區(qū)內(nèi)機敏的托尼順勢擺渡后點,凱恩球到人到成功補刀。
主力們用90分鐘頻撞南墻換不來的,替補們用1分鐘就輕描淡寫做到了,這樣歪打正著的全過程,著實“不像演的”,命硬的“南門”,本可意外封神,但隨后的操作,還是墮入了凡間。
加時賽下半時開始前,索斯蓋特將凱恩和貝林厄姆兩位進球功臣一齊換下,用中衛(wèi)孔薩和后腰加拉格爾取而代之。這著實讓見者倒吸一口涼氣,基本放棄進攻的三獅軍團,要靠5名替補和首發(fā)混搭的陣容,熬過對手的反撲。
而倘若斯洛伐克反超比分,基本喪失進攻能力的英格蘭隊,將毫無回旋余地;哪怕只是被對手扳平進入點球大戰(zhàn),場上都沒剩幾個點球手。某種意義上,這是上屆歐洲杯決賽最后時刻,索斯蓋特換上拉什福德和桑喬準備點球大戰(zhàn)的翻版。
這個“顧腚不顧頭”的決定,再清楚不過地證明了那個盡人皆知的事實:
不管手里有多少好牌,索斯蓋特永遠都只會選擇最保守、最無聊的打法,他從來不想著卷走桌上全部的籌碼,只在乎自己面前的那一堆是否變少了。
而縱觀三獅軍團的換人決定,只有拿下福登,算是索斯蓋特對首發(fā)陣容的自我否定,而談及為何遲遲不對陣容動刀時,索斯蓋特倒是把阿萊格里的那一套學會了:
“我在比賽期間有一種很搞笑的感覺,我覺得我們不會輸,這聽上去確實有些荒謬,但事實就是如此?!?/p>
能贏,能晉級,但進球最少,流量最大,不走尋常路的“南門”,還要在淘汰賽制造多少驚喜,以及驚嚇?
(仰臥撐/楊健)